用微信或虚拟教研室APP扫码申请加入
  • 银行管理虚拟教研室 微信公众号
  • 银行管理虚拟教研室(扫码申请加入)
EN

新书发布 |《数字技术与现代银行业导论》

发布者:徐萌发布时间:2025-07-13浏览次数:21

2025626日上午,银行管理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研讨会暨银行数字化转型论坛在文澴楼同声传译会议中心举行,由陈思翀、白小滢、董志华三位学者联合主编的《数字技术与现代银行业导论》在会议上正式发布。该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面向金融学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银行从业者,系统阐释数字技术与银行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


《数字技术与现代银行业导论》教材的编写背景在于政策导向、行业变革和人才培养需求。在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20241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服务数字经济和促进数实融合的目标要求。与此同时,银行业面临息差收窄压力(20251季度息差收窄至1.43%),零售与财富管理转型成为行业共识。教材编写团队结合新文科建设要求,针对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需求,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教育,借鉴波士顿咨询“银行数字化经营金三角”理论及建设银行ITBP团队实践经验,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知识体系。



《数字技术与现代银行业导论》教材包括十二个章节,分为理论基础、数字技术、应用场景三大核心板块。理论基础板块包括金融体系中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商业的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净息差管理等核心知识。数字技术板块系统讲解了金融科技与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大数据应用、机器学习、非结构化数据挖掘及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场景板块聚焦数字普惠零售业务、对公业务数字化协同、ESG实践以及数字政务、新市民与养老金融服务等现实问题。

《数字技术与现代银行业导论》教材特色在三个维度得以彰显:思政性与时代性并重、前沿性与交叉性融合、实践性与应用性突出。思政性与时代性强调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需要专业性作为支撑,教材将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有机结合。前沿性与交叉性表现在学科研究新进展与数字技术新趋势深度融通,教材提出GTC”(GlobalTechnologyClimate)是影响金融发展的三种最重要的力量的新视角,深入分析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GBCGovernment端链接、Business端赋能、Consumer端突围)对商业银行“不可能三角”的突破,重新定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陈思翀,2023)。实践性与应用性体现在行业真实案例与一线实践经验生动呈现,教材收录行业真实案例与一线实践经验、系统呈现商业银行数据挖掘流程,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衔接。


《数字技术与现代银行业导论》教材得到了众多专家的认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特聘教授、原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陈彩虹认为,该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数字技术与现代银行关联的专业价值,更具有方法论的价值,值得隆重和高调推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副院长彭俞超给予该书高度评价,“以前沿的理论框架与丰富的实践案例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数字技术与银行业融合的必备指南,兼具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中山大学商学院刘岩副教授给予强烈推荐,认为该书是“AI时代第一本银行管理教材,也是第一本面向AI应用的银行管理教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徐明东指出,《数字技术与现代银行业导论》“是数字智能化时代的商业银行管理人才培养领域很好的探索性前沿教材”。

最后,编写组向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曹月、裴蕾、张昕老师以及陈彩虹教授表示诚挚感谢。《数字技术与现代银行业导论》作为教育部首批银行管理课程虚拟教研室建设教材系列成果,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级本科教材立项(JC2023003)、数字技术与现代金融学科创新引智基地(B21038)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973152)资助。

【学生记者袁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