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English    

学院新闻

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金融学院“银行管理教研室”获得“2021年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1年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名单》,金融学院“银行管理教研室”荣获“2021年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

 

一、历史底蕴深厚,专业定位明确

银行管理教研室是金融学院乃至学校最早的教研室之一,是我校金融学科发展与建设的主要承载主体,在完成我校金融学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使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银行管理教研室可以追溯到与新中国诞生同步的建校初期,与我校金融学科发展历史与金融学院(系)发展息息相关。19503月,中原大学成立金融系,下设财政信贷教研室,为银行管理教研室最早期的源头。1951年,中南财经学院成立,作为“老三系”之一的财政信贷系下设银行教研室,下设两个教学小组:货币信用教学小组和信贷结算教学小组。19536月,全国院系大调整,谭寿清、侯厚吉、朱洋发等调入我校,银行教研室调整为货币流通与信用教研室。湖北大学期间(1958-1971年),学校和财贸系以金融教研室为主体,开办实验银行和实验商店,形成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传统。期间货币信贷教研室一直是相关系科的基础教学研究单元,银行管理教研室的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文革”后期的恢复办学期间,即从1972年湖北财经专科学科计财系到1977年成立财政金融系,货币信贷教研室恢复正常的教学研究工作。1992年金融系从财政金融系中分设出来,货币信用教研室分为货币理论教研室和信贷管理教研室。1999年,在原金融系、财税系、投资系基础上组建财政金融学院。期间,信贷管理教研室更名为银行管理教研室。70年来,银行管理教研室及其前身一直作为金融系的主要教研单位,发挥了支撑学科及院系发展的重要作用。

银行管理教研室的支撑专业为金融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定位为教育观念先进、特色优势鲜明、运行机制高效、培养效果显著的“应用型、创新性、国际化”卓越金融人才培养基地,以及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的引领示范标杆。金融学专业强调素质教育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注重学生兴趣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兼顾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培养教育模式。本专业的优势体现在:拥有金融学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等高端人才培养平台;拥有金融学核心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金融学杰出教师奖”获得者、“湖北名师”等雄厚师资力量;拥有“应用型”“学术型”“竞赛型”“国际化”“四位一体”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慕课建设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国家级高端课程群;拥有七十年之久的卓有成效的金融人才培养经验;拥有在中国金融界有重要影响力的校友资源。

二、加强师德师风,优化教学梯队

银行管理教研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优秀教师敬业精神为导引,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以银行管理教研室党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为抓手,以每周一次师德师风讨论为载体,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递正能量,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深入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浸润到教学的每个细节,引导每位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在多年持之以恒抓建设的努力下,教研室内部形成了教学相长,学研互促,相互学习,互帮互助的融洽氛围和师德风尚,教师积极追求进步,甘为蜡炬,乐于奉献,履职尽责,服务社会。

银行管理教研室一贯重视教学梯队建设,重视教师培训,制定教师培养计划,有计划安排教师赴国内外高校、相关单位进修培训学习等,形成完善的教学研修制度。目前,本教研室16名教师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全部获得博士学位,教师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已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2/3以上教师有国外学习研究经历或金融从业经历,熟悉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实践与发达国家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动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科研造诣,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三、优化教学计划,狠抓实践教学

银行管理教研室在优化教学计划与运行方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两手抓,坚持落实教授、副教授全员为本科生上课基本制度。近三年来,教授承担本科课堂数35个,副教授承担本科课堂数29个,教授承担本科课堂比率为100%。教研室在教学管理中,注重课堂教学规范,实行新开课预讲制和审批制、集体备课制,鼓励教师采用互动式、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PBL等教学方法,构建立体化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实现多元化,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银行管理教研室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组织开展多元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分析,妥善收集、整理、保管各种教学资料及教学档案。组织制订并规范教学大纲、教案,严格考试管理,保障命题质量,推进非标准答案试题命题,实行全过程学业评价,加强各个教学环节(包括备课、授课、实验实习、课程设计、考试考查、毕业论文或设计等)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组织集体备课活动3次,邀请朱新蓉、宋清华、刘春志等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传授备课、课堂讲授、本科学生学业指导等方面的经验,教研室参与达27人次。

银行管理教研室高度重视通过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科学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规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教研室作为主要力量参与制定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主要负责银行实习方案的制定和修订。针对银行实习的重要性和特殊要求,教研室在银行实习目标、实习内容、实习带队老师指导、实习效果后端评价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并结合金融行业发展和形势变化及时修订。

银行教研室注重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学院的实习单位遴选工作,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湖北银行、汉口银行和武汉农商行等建立密切的实习工作联系机制,将保证实习学习效果纳入与实习单位合作成效评价的重要依据。教研室根据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开创性地探索多元实践平台形式。教研室与黄石担保集团、枝江市天雨农业担保公司和浠水金信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本科生参与普惠金融领域课题研究、专题调研等实践活动的人才培养基地。另外,教研室依托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每年承担省级重大重点调研课题,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四、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银行管理教研室长期致力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可持续和组织活动的常态化、组织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及研讨内容的多元化,确保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稳步提高及保障教学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组织教学研讨交流,推动教学改革研究,加强重视教学资源建设,丰富完善教学内容。

银行管理教研室建立符合学科专业发展的课程体系,组织制定并规范课程建设规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朱新蓉教授和宋清华教授分别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省级精品课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负责人。鼓励教师追踪理论与实践发展前沿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学科前沿、产业发展、科(教)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和金融数字化转型对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银行管理教研室新开设了《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课程,并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监管》等课程中新增、更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监管等新知识、新内容。吕勇斌教授推动金融学院与信息与管理学院共建“金融学+计算机科学”双学位项目,推动合作共建滇西金融科技研究院,为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转型发展注入时代新元素。同时,银行管理教研室致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的开发与应用,打造“金课”。坚持选用或编写高水平优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进行教材、教辅资料、课件、题库、资源库、开放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高水平建设。

银行管理教研室入选湖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是对全院师生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肯定与鞭策,下一步金融学院将继续把建设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和基层教学组织作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本科工作会议精神,作为落实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的重要抓手,打造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引导和激励一线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带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