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兴农小分队”调研日志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7-22浏览次数:312

(学生记者 秦源)2013年7月9日-7月1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兴农小分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收获颇丰。

7月9日

上午8点整,小分队准时出发,向资中县高楼镇鹤林村村委会办公室出发。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获取村委会关于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信息。经过一路的周折,我们终于来到鹤林村村委会办公室,刚到办公室前院,就看见二楼挂着“昂首复兴路,实现中国梦”的横幅。横幅的意外出现给大家极大鼓励。走进办公室后,组长杨易依次介绍了小组成员,并向村支书和主任说明了一下我们此行的目的。然后,由成员易媛对村支书进行采访,在采访中,村支书详细耐心地进行了情况介绍与问题讲解。其中,村支书提到对于人畜粪便的处理主要是采取建沼气池的方式,该方式不仅解决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满足了村民的生活要求,如照明、烧水等。其次,对于生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是掩埋,进行林业培基,调整产业结构。整个访谈过程顺利进行,村支书和主任也积极配合,小组成员合理分工,保证了访谈的质量和效率。

小队成员回到驻地后,队长杨易对于上午的访谈进行了总结。会后,大家整理总结了上午的访谈记录。

下午3点左右,兴农小分队再次出发,这次我们的访谈对象是鹤林村养猪大户——思源养猪场。思源养猪场在本镇范围内是农村循环经济做得比较成功的典型范例。首先,队长杨易和本队成员曾旎经过消毒措施,进入养猪厂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以及养猪厂负责人黄总的介绍,本队队员了解到厂内采用沼气池对粪便进行处理。结束厂内的考察后,我们来到黄总的办公室,从黄总的口中,我们获悉,养猪场建立该养猪场的意义主要在于保护环境,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黄总提到,对于废弃物的处理短期成本高,但是为了长期效益和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他们还是选择了建立沼气池,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避免粪便随便处理排入河流污染饮用水的问题。

结束了对养猪大户的访问,小队一行人朝着鹤林村进发,深入基层,对农民进行调查问卷访问。我们调查的方式是以一户为单位填写调查问卷。在实际调查中,很多农民不识字,于是我们就自己念给他们听,或是遇到农民不理解我们的问题,我们就耐心解释,把书面语通俗化。此次深入农村,让我们听到了农民的心声,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现状和他们对于农村发展的希冀。这次实践收获颇多,意义深刻。

在下午6点左右,小分队结束了将近3个小时的基层问卷调查。我们转身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返回驻地,带着夕阳的余辉和满身的疲惫。

7月10日

上午6点40左右,小分队早早就出发了,虽然天空下着下雨,小分队队员仍然冒雨前行,朝着大山深处清凉村村委会前进。经过40分钟的跋涉,小分队终于来到清凉村村委会办公室,并得到书记钟庆方的热情接待。在了解到小分队的来意之后,钟书记表示很乐意配合小分队的工作,以此来表达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接着队员就清凉村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对钟书记进行访谈。首先小分队队员吕洪先请钟书记简单讲述清凉村的基本情况。钟书记谈到该村有3011人,531户人家,产业结构主要以果林业为主,在2006年新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政府鼓励村民开发沼气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目前已有100多户修建了沼气池。接下来,当队长杨易问钟书记该村对于生活、生产垃圾是怎么处理的时候,钟书记高兴地谈到清凉村由于在环境卫生方面做得比较好,对于生活、生产垃圾处理得当,所以被评为省级示范村。钟书记向小分队介绍到:生活垃圾以一户为单位统一整理好,再集中回收到垃圾库,最后由运输车运输到10公里远的垃圾场。生产垃圾能焚烧的就焚烧,像是秸秆之类的废弃物就直接还田,像是草、粪便等就囤积在沼气池里进行循环利用。最后,当小分队队员易媛问钟书记还面临什么问题时,钟书记表示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还有所欠缺,并希望政府能够在这两方面给予支持,这对于推进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午3点左右,小分队开始对清凉村村民进行调查访问。由于清凉村村民住房较为分散,加上道路崎岖泥泞,这给我们的调查工作增添了难度。小分队采取“主动出击”的调研方式——在路上碰到有过路的村民,小分队队员就走上前去进行访问。为了感谢村民对小分队调查工作的支持,小分队队员给每个填写调查问卷的村民分发糖果,村民开心地接过糖果,并表示很欣赏大学生下乡实践同时也很乐意积极配合。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小分队还大力宣传了垃圾循环利用的益处,并向村民普及该方面的知识。在填写调查问卷中,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小分队偶然碰到清凉村某个小队原队长,从他那里小分队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清凉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信息。他一边填写问卷,一边向小分队讲述清凉村的现实状况,并且不时反问,小分队队员对于队长提出的现实问题缺乏了解,队长便哈哈大笑并且耐心地给队员讲解。一方面小分队队员感谢队长对于此次调查工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从这件小事中,队员们也深刻意识到此次下乡调查的意义和农村实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大于理论,贴近农村,走近村民,才能知道他们所思所想。由于雨下的很大,小分队最后来到一家农户中,他们热情地邀请小分队进去休息,刚好他们围在一起打纸牌,小分队便拿出调查问卷请村民们帮忙填写一下,当小分队问到村民认为废弃物处理活动应该由政府、村委会还是村民自发组织的时候,他们便自发开起了讨论会,这个说应该由政府组织,那个说应该由村委会组织,最后还是谁也没有说服谁,自己坚持自己的意见。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大雨阻挡不了小分队积极的心和坚定的步伐,小分队今天走了大半个清凉村收获颇丰。

下午6点半左右,小分队准备返回驻地,带着沾有泥土的调查问卷和对村民满满的感谢,结束了第二天的实践调查,留下的是一串串鞋印和满身的疲惫。

7月11日

上午9点左右,小分队整装待发,向着紫金村进发。今天上午小分队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紫金村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及其紫金村村民对此的看法。紫金村村民房屋坐落分散,这加大了调研的工作量。小分队挨家挨户地分发调查问卷,有些村民不懂什么是循环经济,小分队队员进行耐心讲解。在这三天走访的村庄中,紫金村是紧急发展较为缓慢,但是环境保护意识却不落后,对于生活垃圾,有专门的垃圾车负责回收,如果逾期未收的,村民就自己整理好并带到镇上的一个垃圾回收站。在调查过程中,队员对村民宣传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知识,其中有个村民说:“我们自己的家园都不爱护的话,谁来管我们?”从这一字一句中体现出村民对家乡环境的热爱和关注之情。

下午3点左右,小分队来到清凉村,农业大户钟庆良接受了小分队的采访。钟叔叔带领小分队来到他家的果林基地——不知火果林,并热情地向小分队介绍这片果林有40多亩,去年收入将近40万。采访员秦源看到土里有很多残枝烂叶和腐烂的果子,便问钟叔叔这是不是发展林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果不其然,钟叔叔向小分队解释到:“这些腐烂的果子可以肥土,残枝烂叶经过处理过后也可以培育土壤,增强肥力。”接受完采访后,小分队和钟叔叔身在不知火果林中留影纪念。随后,小分队又来到紫金村村委会,并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村支书申木一接受访谈。首先,申书记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紫金村的基本情况。然后,再向小分队深谈了紫金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现状和政策。前几年,政府在修建沼气池和退耕还林这两个项目上有政策支持;近几年,一直坚持对废弃物利用得当和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村民颁发奖状。最后,申书记表示,要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做好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需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投入,比如财政补贴和技术研发。结束访谈后,小分队和申书记拍照留念。

下午7点左右,小分队返回驻地,结束了一天的任务。

7月12日

上午8点左右,小分队来到高楼镇经济发展办公室。首先,队长杨易与秦志强主任握手,再简单介绍小分队的来意,秦主任表示很乐意配合小分队的工作。接着采访员曾旎问秦主任高楼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规划,秦主任耐心详细地为小分队讲述高楼镇有关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

采访结束后,小分队又来到高楼镇环卫中心。环卫中心杨行方主任为小分队简单介绍了高楼镇的卫生基本情况,详细讲解了高楼镇关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杨主任表示,目前高楼镇的循环经济发展和废弃物治理问题受到资金的牵制,希望政府能够在这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下午3点左右,小分队来到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于主任热情地接待小分队,并表示一定尽力配合小分队的工作。于主任说平时主要是召集群众,运用远程教育工具集体讲解该方面知识来宣传垃圾循环利用技术。最近几年也有引进垃圾循环利用新技术,比如:利用生物技术就地堆肥,高温堆肥,合理填埋,科学分解和再生利用。最后,曾旎问于主任该镇对于处理农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平衡有什么规划,于主任说到:“主要规划是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条件下力求高产量做好基层宣传工作。主要措施是提高村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尽最大努力改变其认为“垃圾即废物”的固有思想;做好基本的垃圾处理工作;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结合我镇发展实际,引进垃圾循环利用的新技术。”

结束农业服务中心的采访,小分队来到高楼镇党政办公室。采访员曾旎就当地农村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分布、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农业未来发展定位这几个问题向周主任询问。周主任说到:“本镇农业经济已经逐步由过去单一的、粗放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多样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化。这方面最突出的表现在农村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上。高楼镇历来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最成功的典型是清凉村“不知火”柑橘的种植。所以在农业未来发展中我们还会继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之路。”采访结束后,小分队与周主任合影留念。

下午6点左右,小分队结束了一天的访问工作。

7月13日

上午8点左右,小分队来到镇政府。队长杨易向相关负责人表明我们的来意,希望镇政府能给小分队的暑期社会实践开具证明。政府某负责人对小分队队员说,最近几天经常听到镇上的居民和邻近的村民说有大学生来乡下做有关于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的社会实践调查,并表示很赞成和支持大学生进行“三下乡”活动,真实反映农村面貌,为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出谋划策。

下午小分队收集整理这几天的调查数据并分配后续材料的撰写任务。每位队员就问卷设计、访谈情况、内外宣传和对外联系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队长杨易从最开始准备立项到当前实地调研结束对整个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

晚上,为了庆祝小分队实践活动的圆满完成,队员们纷纷下厨展示厨艺。洪哥做的富有乡味儿的红烧黄鳝是今晚最畅销的菜,其次是秦源和代强的酸辣土豆丝,恭喜队长杨易的芹菜肉片可以打包回家,成为今晚最不畅销的菜。这个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家的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这将会成为小分队每一位队员独一无二的回忆,这个暑假,因为有这次难得的体验,充实而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