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中美文化桥梁——2016年罗德岛大学暑期夏令营

发布者:胡阳发布时间:2016-09-01浏览次数:753

(学生记者 莫鸿宇 冯翔宇)201671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罗德岛暑期交流项目全体22名成员在2位带队老师的带领下,从武汉起飞于纽约时间710日凌晨4点到达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罗德岛大学暑期交流项目。

在罗德岛大学,金融学子学习了包括商法、财务报表分析、特许金融分析师投资组合管理在内的金融学核心课程,以及英语和美国文化课程。同学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还体验到了美国大学学习生活的不同。同时还与来自台湾、美国各州的学生交流,感受了美国学校生活的魅力。

本科生代表冯翔宇谈到,此项目的收获很大,无论今后想不想出国留学,通过一个暑期交流项目出国看一看都是非常好的,开阔眼界这件事,不是多读几本书、多看几部纪录片就可以完成的,不想被眼前狭隘的天地禁锢,就选择走出去看一看。“去看更大的世界”这个简单的命题,也许是每个想要出国留学的人深藏心中的理想。当我们从书中、电影中看到过的景象,有一天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我们会更有动力去了解这些不同,体会不同的历史人文对经济和制度施予的不同影响,在今后的学习中去解读这些“为什么”。

研究生代表莫鸿宇谈到,作为团队中的研究生代表,从个人的角度而言在这一个月的交流与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美国学习与生活与中国之间的巨大差异。

首先而言,中国与美国的大学课堂就有一定的差异,美国大学教学更多地采用小班教学的模式,大量使用小组讨论、论文写作、自主阅读等交互式自主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习惯,而美国的学制安排十分灵活,开设暑假课程与寒假课程,可以令有需求的学生提前修完学分。

其次,美国生活的细节让我们感受良多,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是出行的基本工具,这就较大的扩大了美国人的生活半径,又因为美国城乡差距、不同职业之间的差距均较为均衡,社会生产高度发达,因此在这样的充足的物质基础之上,美国人的个人选择基本上对于物质方面的考量权重很小,更多的是基于个人选择的一个偏好,而美国文化中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倡,也使得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讲求个人素养与公序良俗的氛围。因此在美国城市与乡村的居民大多数都生活在较为缓慢的节奏中,并能够保持一种较为开放积极的精神状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美国之行带给金融学子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自然风景,完全不同的异国文化,更是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经历,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而人的阅历则是个人差异化价值的集中体现,人的阅历决定人的格局,而格局则决定了人的高度,罗德岛交流的意义也是如此。